(资料图片)
随着生物医药创新发展,基因检测等先进科技推动传统经验医学向现代精准医学转变,也给患者赢得更多生机。肺癌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癌症,其精准防治对于整体癌症生存率的提高至关重要。日前在上海,多方携手推出“肺癌精准诊疗生态圈”,以期整合优势,助力中国肺癌精准治疗“再进一步”。
肺癌从发生、发展到预后,涉及器官、组织、细胞、分子等多个层次,需要以患者为本、综合观察、整体把握,才能实现精准诊疗。而实施医疗方案前进行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如肺癌早筛、伴随诊断,以及在细胞和基因层面的靶向药探索,都是实现肺癌精准诊疗的重要前提。
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表示,“肺癌进入精准诊疗时代以来,患者获得了更多治疗机会,生存时间显著延长。对于肺癌早期患者,我们的目标是治愈,对于晚期患者,要实现慢病化管理。”
吴一龙教授同时谈到,在肺癌靶点中,除了一些常见的靶点外,少见、罕见靶点同样需要得到关注,比如MET、ALK、RET、BRAFV600、EGFRex20ins等,把这些“少”和“罕”聚在一起则是数量不小的群体,关注到这些患者,进行相关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,相信肺癌的整体生存率会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研究数据表明,我国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分子变异谱不同于西方人群,主要体现在腺癌,少见、罕见基因包括MET、ROS1、RET、NTRK、NRG1/2等。其中,MET14跳突作为晚期NSCLC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,在中国大陆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的突变率约为0.9%-2%。化疗和免疫治疗对携带该突变的NSCLC患者作用有限,且预后较差,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。据悉,默克正在就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展开积极布局,从创新药物研发,到与协会和临床专家携手,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精准诊疗迈上新台阶。
“精准的分子诊断是精准临床决策的前提和基础。新的靶点和药物涌现,对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提出了更全面、更精准、更高效的要求。”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表示,目前,肺癌中罕见、少见靶点存在认知率不高、检测率不高等现实问题,检测观念进步、检测能力提升、检测规范化等都是亟待突破的瓶颈。
当前,在靶向药物研发提速、诊断技术进步、政策利好、医保等支付空间加大等多方因素促进下,肺癌患者的精准医疗需求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。而突破精准诊疗瓶颈,推动中国肺癌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,需要临床、病理、企业和相关部门多方协力,不断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,打通科技与产业转化通路,促进精准医学理念落地,造福广大患者。默克携手百济神州、基石药业共同推动肺癌精准医疗生态圈建设应运而生,将从医、研、产端共同发力,推动药物研发和药品可及,推进行业检测标准的制定及全国、区域检测质控提升,构筑新的精准医疗“生态圈”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