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2日,叮咚买菜在App首页发布公告称,对川渝地区前置仓的运营进行调整,相关站点将停止配送服务。而这,并非是叮咚买菜首次撤城。
2019年以来,叮咚买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目前已累计亏损超123亿元,2022年Q4叮咚买菜曾短暂迎来高光时刻,净利扭亏为盈,一度成为行业提振剂,但今年一季度,叮咚买菜再次陷入亏损。
此次撤城,叮咚买菜方面解释称是基于降本增效考虑,但目前来看,其仍面对拼多多、美团、阿里的竞争。与此同时,叮咚买菜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,押注预制菜赛道,但这一赛道布局者众,能否杀出重围尚存不确定因素。
(资料图片)
陆续撤城,断臂求生
记者发现,将叮咚买菜App定位切换至成都和重庆两地时,首页位置显示“服务调整公告”。公告显示,叮咚买菜将对定位所在区域前置仓运营进行调整,相关站点将于2023年5月29日18:00停止配送服务,社群服务也将同时调整。
记者就是否撤出川渝地区的问题向叮咚买菜方面求证,对方回应称,“川渝确实相比华东供应链不够经济,所以只能暂别了。希望还有机会可以再回去。”
同时,叮咚买菜方面回应媒体称,近期,公司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,对重庆、成都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,暂时关闭了相关区域的服务。本次调整不影响公司在其他区域的正常经营。未来,公司会在供应链、食品研发与加工方面加大投入,也会保持与包括川渝区域在内的优秀食品企业的深度合作。
叮咚买菜宣布进军西南市场已有2年半光景,2020年11月,叮咚买菜西南市场首站入驻成都,首批开设的17个前置仓基本覆盖成都各市辖区。彼时叮咚买菜正在加速全国布局,一个月的时间在华东、华北、华南多点开花,在北上广深基础上,业务逐渐覆盖南京、扬州、马鞍山、廊坊、佛山等十余个城市。
半年后,叮咚买菜又下一子,2021年5月宣布入驻重庆,首批开设超20家前置仓,覆盖渝北、江北、九龙坡、南岸及巴南等主要城区。
官网信息显示,总部设在上海的叮咚买菜,设有6大个事业部,川渝事业部便是其中之一,其他5个事业部分别为浙江、江苏、广东(广州、深圳)、北京。
但2022年以来,叮咚买菜已撤出厦门、天津、广东中山、珠海,安徽宣城、滁州以及河北唐山、廊坊等多个城市。对此,其在2023年一季报中表示,2022年撤出多个城市,因这些市场短期内难以盈利。而这也必然影响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。
4年累计亏损123亿元
2月13日,叮咚买菜发布2022年四季报,迎来首季盈利。财报显示,叮咚买菜2022年Q4总营收约62亿元,同比增长13.1%;净利润为4990万元,Non-GAAP下的净利润为1.158亿元,同比均扭亏。同期,叮咚买菜GMV为67.7亿元,同比增长12.7%。
彼时,叮咚买菜首席战略官俞乐表示,“叮咚买菜自2017年成立已有五年,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,我们的商业模式得到了验证。展望2023年第一季度和全年,我们有信心实现非GAAP收支平衡。”
但2023年第一季财报迅速“打脸”,叮咚买菜再次陷入亏损,不仅如此,其营收也出现了下滑。该季度数据显示,叮咚买菜总营收约49.98亿元,同比下降8.2%;净亏损5240万元,2022年同期净亏损4.774亿元; Non-GAAP下净利润为610万元,而2022年同期净亏损4.22亿元。
据此前财报,2019年-2022年,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.73亿元、31.77亿元、64.3亿元、8.14亿元,按此计算,2019年以来累计亏损超123亿元。
且2023年第一季度,叮咚买菜的GMV同比下降6.8%至54.51亿元,2022年同期为58.51亿元人民币。
关于此次业绩下滑的原因,叮咚买菜解释称,主要归咎于三个方面:疫情结束,2023年第一季度消费需求下降,相比之下2022年第一季度的消费需求过高;其次,受到2022年撤出多个城市的不利影响;另外,减少使用补贴和折扣价格,导致GMV下降。
而在这份财报中,叮咚买菜降本动作十分明显。2023年第一季度,叮咚买菜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50.433 亿元,比2022年同期的58.923亿元下降14.4% 。
陷入与拼多多、美团、阿里的争夺战
谈及此次叮咚买菜撤城的原因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、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,这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是脱不开干系的。
莫岱青表示,生鲜电商赛道群狼环伺,拼多多、美团、阿里等旗下拥有多多买菜、盒马、美团优选等,它们挤压了叮咚买菜的生存空间,而叮咚买菜在资金和流量上与之有较大差距,基于此,叮咚买菜接连撤城、断臂止血。
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637.5亿元同比上升16.7%。疫情期间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需求较强,用户对生鲜电商行业的信任度加深,预计2026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6302亿元。
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企业数量是2017年的近3倍。艾媒咨询认为,随着更多企业跨行入局抢夺市场,业务模式不断创新,行业竞争将持续加剧。
此外,中国生鲜电商消费者粘性较高,89.7%的人每周消费1-4次;81.7%的人单次消费金额集中于50-200元之间。国内消费者偏好的生鲜电商平台前三,分别是美团买菜(47.1%)、多多买菜(40.2%)与盒马鲜生(31%)。
回顾过去的2022年,网经社“电数宝”显示,2022年,国内生鲜电商行业共发生了4起投融资事件,融资总额约3亿元。2022年生鲜电商“死亡”企业共8家,分别为懒人与海、一品鲜生、果品电商、摩豆新媒体、儒健网络、海鲜来啦、游鲜生,邻当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,“资本的不断烧钱,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双刃剑。再新鲜新颖的商业模式,都是要回归到踏踏实实的常识中。”
预制菜是否是叮咚买菜的第二增长曲线?
与此同时,叮咚买菜也在布局新业务寻找第二增长曲线。
据北京青年报报道,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曾表示,2021年四季度叮咚买菜预制菜的销售占到整个GMV的14.9%,未来预制菜在叮咚的GMV占比预期将进一步提升。
2022年2月,叮咚买菜成立预制菜事业部,将预制菜上升为公司一级部门。
今年2月,叮咚买菜宣布预计将投入50亿元招募“预制菜合伙人”,通过全产业链的合作来打造预制菜生态供应链。据了解,2023年叮咚买菜将首推5个预制菜系列。
而预制菜也给叮咚买菜带来了一定受益。2023年第一季度,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整体GMV的19%,其中自有品牌的用户渗透率已经提升70%以上,主打家常菜系列的预制菜品牌“蔡长青”,月销量超过7000万。
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,预制菜板块目前是盈利的,并且随着预制菜板块规模的扩大、经验的增长以及供应链的完善,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。
近年来,预制菜行业受到市场的青睐,生鲜电商预制菜在春节、中秋节等节假日订单量增长,成为行业发展新标杆,吸引了美团买菜、饿了么、盒马等巨头入局。
盒马鲜生CEO侯毅曾透露,今年10月份将开出以预制菜为核心的全新品类结构的盒马鲜生门店,预计5000平方左右。今年初,自有品牌、大进口和预制菜在盒马内部分别被列为一级部门。
在政策、需求、资本等力量助推下,预制菜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,同比增长21.3%,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。
疫情期间预制菜需求量激增,市场发展潜力突然释放,行业参与者快速增多。多名业内人士表示,预制菜这一赛道并未完全打开,C端市场也仍处于培育期,未来叮咚买菜能否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支撑起盈利大任,仍是未知。
(文章来源:蓝鲸财经)
标签: